鳳凰臺上憶吹簫·崔護吟丈卅年前繪群仙樂舞圖

126
正文
上闕:翠袖鲛绡,花容雲鬢,湘娥夢約群仙。著畫眉宮樣,巧理冰絃。按拍梁州偏徹,簫聲咽、笛轉羌蠻。邀鸞鳳,宜春院裡,十二峰前。
上闕:翩翩。瑰姿曼舞,長裾曳風回,肌勝吳盬。恰桂香月明,紅蓼琅玕。藉取良辰好景,分付我。摹寫濤箋。流光改,如今白頭,歲歲年年。
說明
鳳凰臺上憶吹簫·敬題崔護吟丈卅年前所製粉本群仙秋月樂舞圖長卷。
註釋
鮫綃,相傳為鮫人所織之綃。溫庭筠張靜婉採蓮曲:掌中無力舞衣輕,剪取絞綃破春碧。
湘娥,湘水之神。楚辭·遠游:使湘靈鼓瑟兮,令海若舞馮夷。
畫眉宮樣,韓偓忍笑詩:宮樣梳頭淺畫眉。
宜春院,長安宮內歌妓居住之所。崔令欽教坊記:東京有宜春院。
巫山以上,群峰連綿,其尤著有十二峰,峰上有神女廟。李端巫山高:巫山十二峰,皆在碧虛中。
吳盬,兩淮所煮盬,以潔白著名。周邦彥少年游:並刀如水,吳鹽勝雪。
濤箋,薛濤以浣花溪水所製紙張,名薛濤箋。
劉希夷詩: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。
評箋
謝慶琳云:美人美景依舊,可惜等閒白頭。(雪詠亭注箋)
陳至剛云:筆墨間寧有穉氣,毋有滯氣,寧有霸氣,毋有市氣。滯則不生,市多則俗,俗尤不可侵染。去俗無他法,多讀書則書卷氣上升,市俗之氣下降矣。學者其慎旃哉。(詞絜)



